close

 

第一次世界大戰

1914~1918

戰間期

1919~1938

第二次世界大戰

1939~1945

背景

1.人類對歷史演進過於樂觀,認為歷史是不斷的進步。

2.歐洲各國彼此間的軍備競賽,使得各國間關係緊張。

3.各國間的結怨,使得彼此互相結盟與對立。

1.第一次世界大戰,粉碎了人類過於樂觀的想法。

2.威爾遜提倡-民族自決,提出十四點和平原則(民族意識抬頭)

3.因第一次大戰,美國借給協約國陣營的貸款,各國幾乎都沒還清,所以戰間期,美國提倡孤立主義者當政,並實施關稅保壘,世界各國也隨之實施,進而導致”經濟大恐慌”。

 

各國接續實施關稅堡壘,導致經濟大恐慌,有些國家(德國、日本),

為了解決經濟問題,積極對外擴張(納粹、法西斯、軍國主義),也是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因之一。

導火線

奧匈帝國王儲 斐迪迺夫婦被塞爾維亞激進份子暗殺。奧匈藉著德國的支持(大日耳曼主義),對塞爾維亞提出嚴苛條件;賽爾維亞則藉著俄國的支持(大斯拉夫主義)與其對立,最後引發了戰爭。

 

1.西方戰場:於1939年,德國違反當初約定,進攻波蘭,亦是”閃電戰”的開始

2.東方戰場:於1937年,日本發動七七事變(蘆溝橋事變)

*.珍珠港事件,使得東方與西方戰場合一,亦是美國對軸心國宣戰的主要理由之一。

陣營對立

同盟國V.S協約國

 

軸心國V.S同盟國

勝方

協約國

同盟國

結束

簽訂凡爾賽條約

(報仇心態:第二次大戰的遠因之一)

1937年 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(七七事件),開啟亞洲戰場

1939年 德國進攻波蘭,開啟西方戰場

1945年,簽訂波茲坦條約(西方戰事告終),同年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「玉音放送」 (東方戰事告終)

備註:1.第一次世界大戰主要國陣營               

               同盟國:德、奧匈、義(義大利後來倒戈協約國)

               協約國:美、俄、英、法

 

   2.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國陣營

               同盟國:英、法、俄、美、中華民國

              軸心國:德、義、日

arrow
arrow

    D.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